2022
2022 衛武營馬戲平臺 ─ 互動藝術裝置
2022 TCCF創意內容大會 ─ 跨域展演 【 聲子蟲X二律悖反協作體 】
|
在由文化內容策進院(文策院)主辦的「TCCF跨域展演活動」之中,集結了來自各個領域的優秀團隊,二律悖反協作體受到媒合與臺灣獨立樂團「聲子蟲」合作了一場聲響、裝置、肢體的跨域展演。
▰ 時間 │ 2022 11/11 (五) 19:00 ▰ 地點 │ 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、文創廣場 |
2022 夏日放 / FUN時光 — 新藝計畫《睡前故事》
|
奇光異彩的夢境之旅 一起跳舞、一起說故事,這一次、再一次,一起跳舞、一起說故事。
進入夢鄉之前是最奇幻的時刻,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徘徊於真實與虛幻之間,所有的感官都能被無限地擴展,牆角的影子瞬間成為怪獸、天花板上傳來的聲音馬上變成精靈的絮語,泡泡飄向空中消失的瞬間,我們將一起展開一場奇光異彩的夢境之旅。 《睡前故事》不同於以往的親子舞蹈劇場,透過工作坊邀請不同年齡層的「親子組合」,一起共創並參與演出,增添最真實純粹的美好時光。這一次、再一次,讓我們與孩子一起走進作品、編織親子回憶,一起說故事,一起實現真正的「親子共舞」計畫。 ▰ 時間 │ 2022 8/20 (六) & 8/21 (日) 14:30 、 16:30 ▰ 地點 │ 國家臺中歌劇院 凸凸廳 |
2022 魚池戲劇節 ─ 《脈》裝置展演系列 (魚池限定版)
|
2022年的魚池戲劇節以「酬神」為策展主題,邀請二律悖反團隊帶著《脈》一同參與戲劇節,同時這也是首次《脈》與宮廟建築相互結合的展出形式,懸掛於麒麟宮代化堂,讓我們共同以藝術作為「獻禮」的一部分。
回應策展主題——「酬神祭」,以肉身和裝置作為祭儀行動,開啟這個系列作品的新型樣態。這一次與南投地方傑出演藝團隊「薪傳舞蹈團」合作魚池限定版演出,循著原演出結構,密集創作時間內與薪傳舞蹈團的舞者重新發展此作,演繹出魚池的在地文化、連結與脈動。在南投魚池村歷史最悠久的麒麟宮代化堂,舞者將穿梭於正殿內部以裝置、物件、聲光和肉身進行展演,過程中觀眾將能自由選擇觀看視角遊走於其中,共同進行「酬神祭」。 ▰ 時間 │ 2022 7/29 (五) & 7/30 (六) 18:30 ▰ 地點 │ 魚池鄉 麒麟宮代化堂大殿 |
2022 康乃馨首部曲《婚姻場景》
|
創團首部劇場作品:康乃馨首部曲《婚姻場景》
自2020年二律悖反協作體組成以來,我們便思考著什麼是和「開始」有關的作品。非常直覺地,我們聯想到了「母親」。在實際層面及象徵意義上,母親是生命開始的起點,又或者,我們將生命的起點賦以「母親」之名。因此,作為團隊的起點,我們有了關於「康乃馨三部曲」的發想,希望能以三部作品、三個不同主題來了解、探詢並引發關於「母親——開始」的共鳴。 首部曲《婚姻場景》是以離異經驗為主軸的作品,我們希望能藉由還原被現實世界象徵式地靜音了的聲音,開啟一個讓更多聲音被聽到、讓更多人被想起的時刻。 ▰ 時間 │ 2022 4/8 (五) 19:30、4/9 (六) 19:30、4/10 (日) 14:30 ▰ 地點 │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南海劇場 *指導單位|文化部 *協辦單位|板橋435藝術聚落 *贊助單位|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文教基金會、久號|永壽文教基金會、華視文教基金會(按筆畫排序) |
「反之亦然雙個展」《脈》裝置展演計畫 VEINS : Antinomy Company
|
「脈」,是分展的延流、是規律的動態、更是靠近一種世界的初始動能與運行法則。「脈」的生成並不是自然的需要,而是出自於人類的需要,然而無論需求與否,「脈」始終存於那些可見與不可見之中。
「採集」——生存的原始法則,不永遠是平等地交換。 為了在所處的世界延續自身,生命透過反覆的肉身行動來獲取資源。撿拾與棄捨之間,改變停留之處,移動的步伐在主動與被動兩端徘徊,往復世界裡各個生命的樣態。採集是本能、肉身與意念的集結,也因為採集使我們遺留足跡在所到之處,直至可及的邊境。而注視,則是採集之前的預先行動,身體的位移受制於視線的牽引,致使身體一再向外發散。因此我們總是纏繞著外物,依循而上,穿越無數個幽閉之處,採集所見、所聞、所感。 所有。 ▰ 展期 │ 2022 2/25(五) ─ 5/22(日) 週二至週日 10:00-17:00 (週一休館) ▰ 地點 │ 關渡美術館 402展間 ▰ 現場演出 │ 總計5場,場次如下 2/25(五)18:00 – 18:30 2/26(六)14:30 – 15:00 3/26(六)14:30 – 15:00 4/30(六)14:30 – 15:00 5/21(六)14:30 – 15:00 *本作品由 111年文化部「扶植青年藝術發展補助計畫」支持* *贊助單位| 久號|永壽文教基金會 |
2021
2021 臺東藝穗節 ─ 《脈》裝置展演計畫 VEINS
|
裝置如山脈般自沙地中拔地而起,姿態各異而有機地形成群體,仿若另一個世界的地景。
即將迎接日落的時刻下,電子聲響由浪潮與海風中浮現,間以燈光,一同劃破海岸與天際線。 表演者以肉身和舞蹈串連裝置及天、地、山、海,展現脈動,成為移動的血流,會呼吸的潮汐。 ▰ 時間 │ 2021 11/26(五) & 11/27(六) 17:30 、 19:30 ▰ 地點 │ 臺東大堤沙灘(活水湖自行車道出口處) *指導單位|文化部 *主辦單位|臺東縣政府 *承辦單位|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*協力單位|435藝術聚落 *本作品由 110年文化部「扶植青年藝術發展補助計畫」支持* |
《拾光風景》CATCH SIGHT OF TIME
|
聯覺,意味著本該觸動一種感官的訊息觸動了多重感官。當我們身處於臺東多元的自然景觀以及環境時,各種感官無法
單獨存在。於是,二律悖反協作體試圖將微風的流動、地層的折曲及溫度的色彩加以拭揉,成為拾光風景的核心概念。 為了擬態風的樣貌,我們以金屬鍛造出受風吹拂的緞布,將觸覺轉換為視覺。同時,為了呈現這片土地誕生的基礎, 作品外觀的曲折代表了地層的擠壓。關於溫度,我們在金屬表面使用感溫變色材料,每當環境改變, 此作品皆會在不同的情況下表演出當時的環境狀態,將時空濃縮至這座作品中。 ◎ 材質 │金屬、感溫變色塗料 ◎ 尺寸 │ 5.6 x 3.4 x 2.1 m ▰ 時間 │ 2022 1月─12月 ▰ 地點 │ 臺東美術館 入口處草坪區 |
435 藝文特區藝術聚落 - 2021年度展覽「New Normal 疫情新日常」 ─《蟄》
|
「蟄」,是潛藏並保持沉睡的狀態。
疫情之下,人們用了比以往多上許多的時間與自己和居所共處,居所為這個時代的我們實踐人類的新外殼:我們藏身其中,與其擁有著前所未有的緊密關係,卻無法不感到苦痛。身體是人類最原始的存在,然而,在居所限制下,我們更進一步地意識到了身體何以是一座牢籠。身處同一個空間中,為了不讓所有的事情如同既往地重複,我們不斷地尋找新的事件、新的行動,期望推展身體,也推展空間與身體的關係。 ▰ 時間 │ 2021 9/18─10/17 ( 展間開放:平日9:00-17:00;假日9:00-18:00 ) ▰ 地點 │ 板橋435藝文特區 浮洲館 |
2021 臺灣文博會 ─ 《我簽署了一則相信》
|
2021年,臺灣文博會以 ✸SUPERMICROS 數據廟-匯聚相信的力量✸ 為主題
此作品在相信律主題館的「共創神殿」中進行展演,在這個場域的四個象限中,演示著關於「相信」的動作與瞬間。 「每當我們簽下了自己的名字,我們簽下的到底是什麼呢?」 ▰ 時間 │ 2021 4/16(五)、4/18(日)、4/25(日) 13:00-15:00 ▰ 地點 │ 華山1914文創園區 ─ 主題館「共創神殿」 |
435 藝文特區藝術聚落 - 2020年度策展活動「合‧眾:你的關係是我的政治」 ─《知居亭》
|
「知居亭」中的「知居」一詞係由日文「芝居」之相似音而來,
意指戲劇與劇場,同時也可以代稱為演技等舞臺相關的延伸意義。 在此意義上取用了這個詞彙的諧音,二律悖反協作體在435藝文特區創造一個可以隨處移動, 具有互動性的一對一展演空間,並且將主題圍繞在板橋地區的歷史發展與鄉野趣聞。 ▰ 時間 │ 2020 11/21(六)、12/05(六)、12/13(日)、12/20(日) 14:30-17:00 ▰ 地點 │ 園區戶外 白砂區大榕樹下 |
2020
2020 白晝之夜 ─ 《 脈 》裝置展演計畫 VEINS
|
脈,如血脈般具有條理及分支、如島嶼上的地脈;是形體下的骨架、是呼吸的潮汐。
《脈》是一聲光裝置,透過波動與延展表現自身的展演性。 分散空間四處的單元體與表演者的展演互動再度重新組織,從無序走向有序,再從有序回歸初始混沌。 ▰ 時間 │ 2020/ 10/ 3 ─ 10/ 4 6PM. - 6AM. ▰ 地點 │ 南港 台電修護處工廠外 |
◎ 影像 credit:chumibear │ fibywang │ sacokuang │ yuwei3165
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 ─ 展演 │ 裝置 │ 舞蹈 │ 跨域展演工作坊
|
《自我控訴的無聲片刻》 The Silent Moment of Self-Accusation
作品與空氣建築結合,試圖改造空間的材質創造特異的表演場域。 表演者被視作人類共同的集體象徵,與光影、環境的互動連結對期盼的追求與桎梏。 ▰ 時間 │ 2020/ 9/ 19 ▰ 地點 │ 花蓮自由街道 (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旁) |
|
《脈》 Veins
作品以「脈理」為骨架,將島嶼上綿延的地脈,身體上遍佈的管脈, 透過光影及聲響形塑脈息般的流動與振盪,在夜色當中創造出脈型地景的動態圖像。 ▰ 時間 │ 2020/ 9/ 19 ▰ 地點 │ 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─24棟走廊 |
|
《中介物》 Intermedium
作品隨著舞者的動作,在空間雕塑成各種姿態,看見、測量、拉近、擴張的距離呈現分隔、聚集、交織、穿梭的空間, 試圖將空間之中的「不可見」具象呈現。透過作品的動態,試圖找尋人與他人、空間互動的介質樣態。 ▰ 時間 │ 2020/ 9/ 19 ▰ 地點 │ 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─ 服務中心戶外空間 |
|
城市共演計畫 —「身體 x 介質 x 空間 」跨域展演工作坊
▰ 劇場設計與裝置-素材從2D走向3D 「你可以只有一張椅子,但是改變它的高度,或將其油漆成不同色彩,給它一首詩或一段歷史。」 —— 英國劇場教母 潘蜜拉.霍華 (Pamela Howard) ▰ 身體創作與舞蹈-身體比你想像的更聰明 「真實空間和舞者的動態都是一種交換的關係」 —— 德國當代編舞家 莎夏.瓦兹 (Sasha Waltz) ▰ 文本與劇本寫作-規劃一座城市迷宮 「我們是在自己城市迷路的建築師。」—— 維特・施普倫格 (Veit Sprenger) ▰ 時間 │ 2020 9/14、9/15、9/16、9/17 13:30-16:30 ▰ 地點 │ 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─ 19棟19號聚場 |
艋舺國際舞蹈節 ─ 康乃馨首部曲《婚姻場景》Scenes from Marriages
|
在過去的時代,傳統社會認為女性之於婚姻,如同男性之於事業,離異常被認為是作為女性的失敗。
劇場是一個不斷牽引著過去與連接未來的場所,我們試圖讓過去應該發出來的聲音出現、讓這些聲音再去創造其他的迴音, 在提及一件事情的時候,又以隱喻的方式提起另一件事情。直到現在,我們仍然不常有機會能聽到這些母親的聲音, 我們可以說,長期以來這些聲音象徵式的受到現實生活的遮蔽。 此演出計畫以「女性作為母親,在婚姻與離異事件中未受到關注的真實現象」為主題, 並且結合「紀實」、「跨域展演」與「非職業表演者」的作品。 ▰ 時間 │ 2020/ 4/ 19 ▰ 地點 │ 糖廍曉劇場 |
PRE _
《自我控訴》 Self-Accusation
|
此演出以裝置藝術的特性連結劇場美學,並於空間的創造過程中運用與整合。思索在彼得‧漢德克這個不同於一般傳統的文本中,突破劇場空間的既定框架,運用空間「空」的本質進行創作,企圖呈現出喚起身體記憶的空間,使參與者透過真實的身體感受,體驗屬於自己的當下。
藉此探討關於參與者和空間、作品、場域之間的關聯,進而在當代的劇場中創造出嶄新的展演體驗。 ▰ 時間 │ 2018 /7/ 13 - 7/ 15 ▰ 地點 │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館 - T305 實驗劇場 |
Telephone+886 925-872258
|
antinomy.company@gmail.com
|
|